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和“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成果鉴定会在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召开。鉴定委员会由来自行业协会、院校、企业的7位专家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主持。
Lyocell纤维是世界公认的绿色纤维。一直以来,Lyocell纤维的原纤化问题导致其应用领域及范围受限。为打破国外企业对交联型Lyocell纤维长达20年的垄断,项目成功开发出两种交联型Lyocell纤维产业化技术,制备了专用交联剂,实现了国产交联Lyocell纤维的突破,推动了国内产业良性发展。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项目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通用技术新材中纺绿纤、通用技术新材中纺化工等单位承担;“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项目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化工牵头完成。
马咏梅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国内Lyocell纤维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Lyocell纤维技术攻关,至今已历经20余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从工艺、装备到助剂、溶剂、原材料等工程技术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全国产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并持续推进Lyocell纤维差异化、高值化利用。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汇报,观看了生产线视频演示,现场查看了样品,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两个项目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项目聚焦抗原纤化和低原纤化Lyocell纤维制备,形成以下成果:一是创新性开发了短纤维处理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制备技术及装备体系;二是创新研发了新型丝束交联-短纤后处理Lyocell纤维交联技术,制备的新型交联Lyocell纤维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原纤化和力学性能;三是构建了从交联剂检测、原纤化性能测试、应用性能、长周期稳定性评价等全面表征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评价体系;四是建成了3万吨/年交联型Lyocell纤维生产线和300吨/年新型交联纤维中试技术示范线,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12件(含PCT专利1件),其中授权3件,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各1项。
“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项目形成以下成果:一是创新开发了两步法联产N-甲基吗啉氮氧化物(NMMO)绿色工艺技术,通过催化体系控制双氧水的氧化进程,提高了工艺安全性,并提升NMMO纯度和收率;二是研究了两级循环蒸馏制备莱赛尔专用羟胺溶液技术,开发了羟胺溶液的稳定体系,大幅度提高羟胺溶液储存稳定性,解决了羟胺生产安全问题;三是基于莱赛尔纤维容易出现原纤化的现象,开发了适用于纤维端和印染端的系列化防原纤化交联剂,可有效解决莱赛尔面料洗后发白发旧的原纤化问题;四是建成了6000吨/年NMMO产品生产线和2000吨/年羟胺产品生产线,并实现了系列交联剂的产业化生产,产品已规模化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3件,制定企业标准3项。
推动Lyocell纤维制造技术创新升级、丰富产品种类、保障自主可控是促进我国化纤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两个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Lyocell纤维品质提升、国产可控、迈向高端。未来,公司将加快相关技术及产品在行业内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助力我国Lyocell纤维技术进步和化纤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项目鉴定委员会相关人员,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中纺化工、中纺绿纤等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组相关成员共3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