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6月18日,“新征程 新服务 新技术”纺织生态化学品新发展新功能创新技术推广会在江苏盛泽成功举办。活动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化工主办,东莞中纺化工、绍兴中纺化工、浙江中纺标协办。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中纺化工董事长李开占出席活动并讲话,近110名领导嘉宾和纺织行业企业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李开占在讲话中指出,江苏盛泽纺织产业历史底蕴深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方向迈进。为更好服务盛泽及江苏地区印染企业,2025年初,通用技术新材与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纺化工长三角应用技术实验室。中纺化工设立技术服务团队常驻江苏盛泽,可快速响应周边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能够打通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通道,以资源共享凝聚合力、以优势互补激发动能,构建绿色创新共同体,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向生态友好型发展迈进,实现纺织印染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成果推介环节


  通用技术新材中纺化工副总经理高殿权作《新环保形势下印染化学品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方向解析》主题分享,中纺化工技术服务工程师张继斌作《锦纶印染全过程绿色提升方案》主题分享,中纺化工研发中心副主任李翔作《新环保形势下功能整理剂开发与应用的难点痛点分析》主题分享,浙江中纺标检测二部副主任樊国琴作《纺织品全氟化合物的管控及分析检测技术探讨》主题分享,中纺化工技术服务部经理黄文博介绍了中纺化工长三角应用技术实验室及其服务内容。


  在座谈交流环节

  参会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各企业现状和技术难点提出相关问题,与技术对接专家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通用技术新材与江浙纺织企业合作的良好典范,助力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模块化三维编织装备及预制件工艺技术开发”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近日在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召开。鉴定委员会由来自行业协会、院校、企业的7位专家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主持。

  马咏梅在致辞中对项目成果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采用新型立体纺织工艺技术制造而成,具有独特的空间交织结构,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增强骨架,具有纤维连续、结构整体、性能优越、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在有关领域应用广泛。与此同时,三维编织技术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成型的核心工艺,长期以来面临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结构复杂、成本高等产业难题。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通用技术新材中纺新材料、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同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三维编织装备体系,项目成果已在能源等战略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汇报,观看了生产线视频演示,现场查看了样品,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模块化三维编织装备及预制件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发明了具有模块化编织单元的多功能一体化编织系统及装备,突破了三维编织圆机、三维编织方机自动化、大型化、稳定性等关键技术,装备实现了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产品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开发,并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维护便捷性。形成了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连续制备成套技术,研发了飞行器天线罩、空气舵加强筋、抽油杆等差异化复杂异形结构三维编织预制体。项目研制的三维编织机,实现了生产应用,设备运行稳定。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13件,制定企业标准3项。

  李陵申在总结发言中对于项目组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指出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应紧密围绕“四个面向”,突出应用端亮点及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开展研发并扩大应用,推动产业用纺织品及复合材料的高质量发展。新型三维编织技术及预制件工艺技术开发是实现复合材料制品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连续制备成套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将积极配置资源,加快新型三维编织技术及预制件工艺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助力我国复合材料制品产业技术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项目鉴定委员会相关人员,来自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组相关成员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和“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成果鉴定会在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召开。鉴定委员会由来自行业协会、院校、企业的7位专家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主持。

  Lyocell纤维是世界公认的绿色纤维。一直以来,Lyocell纤维的原纤化问题导致其应用领域及范围受限。为打破国外企业对交联型Lyocell纤维长达20年的垄断,项目成功开发出两种交联型Lyocell纤维产业化技术,制备了专用交联剂,实现了国产交联Lyocell纤维的突破,推动了国内产业良性发展。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项目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通用技术新材中纺绿纤、通用技术新材中纺化工等单位承担;“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项目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化工牵头完成。

  马咏梅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国内Lyocell纤维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Lyocell纤维技术攻关,至今已历经20余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从工艺、装备到助剂、溶剂、原材料等工程技术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全国产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并持续推进Lyocell纤维差异化、高值化利用。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汇报,观看了生产线视频演示,现场查看了样品,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两个项目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项目聚焦抗原纤化和低原纤化Lyocell纤维制备,形成以下成果:一是创新性开发了短纤维处理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制备技术及装备体系;二是创新研发了新型丝束交联-短纤后处理Lyocell纤维交联技术,制备的新型交联Lyocell纤维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原纤化和力学性能;三是构建了从交联剂检测、原纤化性能测试、应用性能、长周期稳定性评价等全面表征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评价体系;四是建成了3万吨/年交联型Lyocell纤维生产线和300吨/年新型交联纤维中试技术示范线,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12件(含PCT专利1件),其中授权3件,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各1项。

  “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项目形成以下成果:一是创新开发了两步法联产N-甲基吗啉氮氧化物(NMMO)绿色工艺技术,通过催化体系控制双氧水的氧化进程,提高了工艺安全性,并提升NMMO纯度和收率;二是研究了两级循环蒸馏制备莱赛尔专用羟胺溶液技术,开发了羟胺溶液的稳定体系,大幅度提高羟胺溶液储存稳定性,解决了羟胺生产安全问题;三是基于莱赛尔纤维容易出现原纤化的现象,开发了适用于纤维端和印染端的系列化防原纤化交联剂,可有效解决莱赛尔面料洗后发白发旧的原纤化问题;四是建成了6000吨/年NMMO产品生产线和2000吨/年羟胺产品生产线,并实现了系列交联剂的产业化生产,产品已规模化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3件,制定企业标准3项。

  推动Lyocell纤维制造技术创新升级、丰富产品种类、保障自主可控是促进我国化纤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两个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Lyocell纤维品质提升、国产可控、迈向高端。未来,公司将加快相关技术及产品在行业内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助力我国Lyocell纤维技术进步和化纤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项目鉴定委员会相关人员,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中纺化工、中纺绿纤等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组相关成员共30余人参加会议。

2025-06-24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模块化三维编织装备及预制件工艺技术开发”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近日在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召...
2025-06-23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和“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成果...
企业文化
公司简介